5-3 编写 Loader

Loader 就像是一个翻译员,能把源文件经过转化后输出新的结果,并且一个文件还可以链式的经过多个翻译员翻译。

以处理 SCSS 文件为例:

  1. SCSS 源代码会先交给 sass-loader 把 SCSS 转换成 CSS;
  2. 把 sass-loader 输出的 CSS 交给 css-loader 处理,找出 CSS 中依赖的资源、压缩 CSS 等;
  3. 把 css-loader 输出的 CSS 交给 style-loader 处理,转换成通过脚本加载的 JavaScript 代码;

可以看出以上的处理过程需要有顺序的链式执行,先 sass-loader 再 css-loader 再 style-loader。 以上处理的 Webpack 相关配置如下: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 增加对 SCSS 文件的支持
        test: /\.scss$/,
        // SCSS 文件的处理顺序为先 sass-loader 再 css-loader 再 style-loader
        use: [
          'style-loader',
          {
            loader:'css-loader',
            // 给 css-loader 传入配置项
            options:{
              minimize:true, 
            }
          },
          'sass-loader'],
      },
    ]
  },
};

Loader 的职责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 Loader 的职责是单一的,只需要完成一种转换。 如果一个源文件需要经历多步转换才能正常使用,就通过多个 Loader 去转换。 在调用多个 Loader 去转换一个文件时,每个 Loader 会链式的顺序执行, 第一个 Loader 将会拿到需处理的原内容,上一个 Loader 处理后的结果会传给下一个接着处理,最后的 Loader 将处理后的最终结果返回给 Webpack。

所以,在你开发一个 Loader 时,请保持其职责的单一性,你只需关心输入和输出。

Loader 基础

由于 Webpack 是运行在 Node.js 之上的,一个 Loader 其实就是一个 Node.js 模块,这个模块需要导出一个函数。 这个导出的函数的工作就是获得处理前的原内容,对原内容执行处理后,返回处理后的内容。

一个最简单的 Loader 的源码如下:

module.exports = function(source) {
  // source 为 compiler 传递给 Loader 的一个文件的原内容
  // 该函数需要返回处理后的内容,这里简单起见,直接把原内容返回了,相当于该 Loader 没有做任何转换
  return source;
};

由于 Loader 运行在 Node.js 中,你可以调用任何 Node.js 自带的 API,或者安装第三方模块进行调用:

const sass = require('node-sass');
module.exports = function(source) {
  return sass(source);
};

Loader 进阶

以上只是个最简单的 Loader,Webpack 还提供一些 API 供 Loader 调用,下面来一一介绍。

获得 Loader 的 options

在最上面处理 SCSS 文件的 Webpack 配置中,给 css-loader 传了 options 参数,以控制 css-loader。 如何在自己编写的 Loader 中获取到用户传入的 options 呢?需要这样做:

const loaderUtils = require('loader-utils');
module.exports = function(source) {
  // 获取到用户给当前 Loader 传入的 options
  const options = loaderUtils.getOptions(this);
  return source;
};

返回其它结果

上面的 Loader 都只是返回了原内容转换后的内容,但有些场景下还需要返回除了内容之外的东西。

例如以用 babel-loader 转换 ES6 代码为例,它还需要输出转换后的 ES5 代码对应的 Source Map,以方便调试源码。 为了把 Source Map 也一起随着 ES5 代码返回给 Webpack,可以这样写:

module.exports = function(source) {
  // 通过 this.callback 告诉 Webpack 返回的结果
  this.callback(null, source, sourceMaps);
  // 当你使用 this.callback 返回内容时,该 Loader 必须返回 undefined,
  // 以让 Webpack 知道该 Loader 返回的结果在 this.callback 中,而不是 return 中 
  return;
};

其中的 this.callback 是 Webpack 给 Loader 注入的 API,以方便 Loader 和 Webpack 之间通信。 this.callback 的详细使用方法如下:

this.callback(
    // 当无法转换原内容时,给 Webpack 返回一个 Error
    err: Error | null,
    // 原内容转换后的内容
    content: string | Buffer,
    // 用于把转换后的内容得出原内容的 Source Map,方便调试
    sourceMap?: SourceMap,
    // 如果本次转换为原内容生成了 AST 语法树,可以把这个 AST 返回,
    // 以方便之后需要 AST 的 Loader 复用该 AST,以避免重复生成 AST,提升性能
    abstractSyntaxTree?: AST
);

Source Map 的生成很耗时,通常在开发环境下才会生成 Source Map,其它环境下不用生成,以加速构建。 为此 Webpack 为 Loader 提供了 this.sourceMap API 去告诉 Loader 当前构建环境下用户是否需要 Source Map。 如果你编写的 Loader 会生成 Source Map,请考虑到这点。

同步与异步

Loader 有同步和异步之分,上面介绍的 Loader 都是同步的 Loader,因为它们的转换流程都是同步的,转换完成后再返回结果。 但在有些场景下转换的步骤只能是异步完成的,例如你需要通过网络请求才能得出结果,如果采用同步的方式网络请求就会阻塞整个构建,导致构建非常缓慢。

在转换步骤是异步时,你可以这样:

module.exports = function(source) {
    // 告诉 Webpack 本次转换是异步的,Loader 会在 callback 中回调结果
    var callback = this.async();
    someAsyncOperation(source, function(err, result, sourceMaps, ast) {
        // 通过 callback 返回异步执行后的结果
        callback(err, result, sourceMaps, ast);
    });
};

处理二进制数据

在默认的情况下,Webpack 传给 Loader 的原内容都是 UTF-8 格式编码的字符串。 但有些场景下 Loader 不是处理文本文件,而是处理二进制文件,例如 file-loader,就需要 Webpack 给 Loader 传入二进制格式的数据。 为此,你需要这样编写 Loader:

module.exports = function(source) {
    // 在 exports.raw === true 时,Webpack 传给 Loader 的 source 是 Buffer 类型的
    source instanceof Buffer === true;
    // Loader 返回的类型也可以是 Buffer 类型的
    // 在 exports.raw !== true 时,Loader 也可以返回 Buffer 类型的结果
    return source;
};
// 通过 exports.raw 属性告诉 Webpack 该 Loader 是否需要二进制数据 
module.exports.raw = true;

以上代码中最关键的代码是最后一行 module.exports.raw = true;,没有该行 Loader 只能拿到字符串。

缓存加速

在有些情况下,有些转换操作需要大量计算非常耗时,如果每次构建都重新执行重复的转换操作,构建将会变得非常缓慢。 为此,Webpack 会默认缓存所有 Loader 的处理结果,也就是说在需要被处理的文件或者其依赖的文件没有发生变化时, 是不会重新调用对应的 Loader 去执行转换操作的。

如果你想让 Webpack 不缓存该 Loader 的处理结果,可以这样:

module.exports = function(source) {
  // 关闭该 Loader 的缓存功能
  this.cacheable(false);
  return source;
};

其它 Loader API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 Loader 中能调用的 Webpack API 外,还存在以下常用 API:

  • this.context:当前处理文件的所在目录,假如当前 Loader 处理的文件是 /src/main.js,则 this.context 就等于 /src

  • this.resource:当前处理文件的完整请求路径,包括 querystring,例如 /src/main.js?name=1

  • this.resourcePath:当前处理文件的路径,例如 /src/main.js

  • this.resourceQuery:当前处理文件的 querystring。

  • this.target:等于 Webpack 配置中的 Target,详情见 2-7其它配置项-Target

  • this.loadModule:当 Loader 在处理一个文件时,如果依赖其它文件的处理结果才能得出当前文件的结果时, 就可以通过 this.loadModule(request: string, callback: function(err, source, sourceMap, module)) 去获得 request 对应文件的处理结果。

  • this.resolve:像 require 语句一样获得指定文件的完整路径,使用方法为 resolve(context: string, request: string, callback: function(err, result: string))

  • this.addDependency:给当前处理文件添加其依赖的文件,以便再其依赖的文件发生变化时,会重新调用 Loader 处理该文件。使用方法为 addDependency(file: string)

  • this.addContextDependency:和 addDependency 类似,但 addContextDependency 是把整个目录加入到当前正在处理文件的依赖中。使用方法为 addContextDependency(directory: string)

  • this.clearDependencies:清除当前正在处理文件的所有依赖,使用方法为 clearDependencies()

  • this.emitFile:输出一个文件,使用方法为 emitFile(name: string, content: Buffer|string, sourceMap: {...})

其它没有提到的 API 可以去 Webpack 官网 查看。

加载本地 Loader

在开发 Loader 的过程中,为了测试编写的 Loader 是否能正常工作,需要把它配置到 Webpack 中后,才可能会调用该 Loader。 在前面的章节中,使用的 Loader 都是通过 Npm 安装的,要使用 Loader 时会直接使用 Loader 的名称,代码如下: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style-loader'],
      },
    ]
  },
};

如果还采取以上的方法去使用本地开发的 Loader 将会很麻烦,因为你需要确保编写的 Loader 的源码是在 node_modules 目录下。 为此你需要先把编写的 Loader 发布到 Npm 仓库后再安装到本地项目使用。

解决以上问题的便捷方法有两种,分别如下:

Npm link 专门用于开发和调试本地 Npm 模块,能做到在不发布模块的情况下,把本地的一个正在开发的模块的源码链接到项目的 node_modules 目录下,让项目可以直接使用本地的 Npm 模块。 由于是通过软链接的方式实现的,编辑了本地的 Npm 模块代码,在项目中也能使用到编辑后的代码。

完成 Npm link 的步骤如下:

  1. 确保正在开发的本地 Npm 模块(也就是正在开发的 Loader)的 package.json 已经正确配置好;
  2. 在本地 Npm 模块根目录下执行 npm link,把本地模块注册到全局;
  3. 在项目根目录下执行 npm link loader-name,把第2步注册到全局的本地 Npm 模块链接到项目的 node_moduels 下,其中的 loader-name 是指在第1步中的 package.json 文件中配置的模块名称。

链接好 Loader 到项目后你就可以像使用一个真正的 Npm 模块一样使用本地的 Loader 了。

ResolveLoader

2-7其它配置项 中曾介绍过 ResolveLoader 用于配置 Webpack 如何寻找 Loader。 默认情况下只会去 node_modules 目录下寻找,为了让 Webpack 加载放在本地项目中的 Loader 需要修改 resolveLoader.modules

假如本地的 Loader 在项目目录中的 ./loaders/loader-name 中,则需要如下配置:

module.exports = {
  resolveLoader:{
    // 去哪些目录下寻找 Loader,有先后顺序之分
    modules: ['node_modules','./loaders/'],
  }
}

加上以上配置后, Webpack 会先去 node_modules 项目下寻找 Loader,如果找不到,会再去 ./loaders/ 目录下寻找。

实战

上面讲了许多理论,接下来从实际出发,来编写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 Loader。

该 Loader 名叫 comment-require-loader,作用是把 JavaScript 代码中的注释语法

// @require '../style/index.css'

转换成

require('../style/index.css');

该 Loader 的使用场景是去正确加载针对 Fis3 编写的 JavaScript,这些 JavaScript 中存在通过注释的方式加载依赖的 CSS 文件。

该 Loader 的使用方法如下: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js$/,
        use: ['comment-require-loader'],
        // 针对采用了 fis3 CSS 导入语法的 JavaScript 文件通过 comment-require-loader 去转换 
        include: [path.resolve(__dirname, 'node_modules/imui')]
      }
    ]
  }
};

该 Loader 的实现非常简单,完整代码如下:

function replace(source) {
    // 使用正则把 // @require '../style/index.css' 转换成 require('../style/index.css');  
    return source.replace(/(\/\/ *@require) +(('|").+('|")).*/, 'require($2);');
}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content) {
    return replace(content);
};

本实例提供项目完整代码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